如何深刻理解中美博弈?
策马入山林 | [ 标签:金融 | 中美关系 | 中美政治 ] 2024-03-04

从2018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打响中美贸易战第一枪至今已经好多年了,双方博弈仍在继续,该如何深刻理解这场中美世纪大博弈?

764 浏览 3 回答 0 0 分享到
海棠细雨
2024-03-04 16:47:44


中美博弈背后的本质实际上是两国的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

2018年川普之所以率先发动对中贸易战,主要是看到崛起的中国工业如海啸般像美国扑来.......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重要的第二次经济转型时期,那么什么是第二次经济转型呢?

其实第二次经济转型就是实现债务外转。

回顾全球发展历程,除了欧洲大航海时代直接跳过了房地产这一步,其他后发工业国家都离不开房地产的推动。

例如:韩国的汉江奇迹、日本的昭和时代、美国的美国梦......都是依靠本国居民承担巨额债务来推动工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房地产之所以成为最适合的债务承接载体,是因为房子没法对外出售,只能由本国居民来承担债务,其他国家无法干涉。

结果和代价就是在这个过程中GDP必然飞速增长,但所有成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必须经历一次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完成经济转型。

并将重点转向制造业(例如汽车、造船等领域),否则经济倒退是不可避免的。

这个经济转型的过程非常艰难,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都不例外。

美国作为曾经的“过来人”,深知一旦别国经济转型成功将会意味着什么,因此美国会不遗余力地出重手进行打击!

曾经的日本、现在的中国无一例外,可以说这是一场世纪博弈!




对于中国而言,这次转型的核心将是大宗工业品,比如汽车、轮船和飞机。

飞机产业往往是最后一个阶段,因为它难以消耗大量的工业产能,所需的债务量也是最大的,因此通常被放到第二次经济转型的最后一步进行发展。

然而汽车和造船行业同样会从增长市场转向饱和市场,底特律在美国汽车市场进入饱和阶段的现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美国在汽车产能过剩之后,政府全面转向第三产业,完成第三次经济转型,这第三产业可不仅仅局限于服务型行业,还包括脑力劳动本身(例如:法律服务、文化、旅游、医疗、教育等)。

这些产业模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较小,但是对债务转移的需求很大,美国的互联网产业革命和医疗产业革命就是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典型案例。

而美国大学生需要承担巨额助学贷款也是这种经济模式下的必然结果,还有很多其他案例不再赘述。




因此当其他国家正在进行第二次经济转型时,“过来人”美国会非常警觉并采取一切手段阻碍其产能输出

由于产能输出受阻,将导致该工业国家的相关产业受到打击,而该工业国家基本上都是通过全民承担巨额债务的方式发展起来的

如果最终导致相关产业链崩溃,他们也无力再次通过这种方式挽救产业链,这会导致工业国家转型失败,进而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第二次经济转型失败以后,巨大的内债无法对外输出,只能在国内积累,导致国家完全失去扩展能力和经济发展潜力

所以说,这是中美世纪博弈的阳谋

对于中国而言,转型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未完待续)

0 0 评论
海棠细雨
2024-03-06 19:44:42



接着上次的话题说

目前拜登已经开始出手了,他的杀手锏之一就是决定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

美国有议员已经提出了议案:要求将中国汽车的总关税从目前的27.5%提高到125%,而且在墨西哥组装的中国汽车也要实行100%的关税。






这只是第一步,之后还会推出各种相应政策。对此,拜登给出的理由是敏感数据信息不安全!

美商务部长雷蒙多更是表示:“想想都可怕,汽车如同装了轮子的苹果手机,会被远程控制,瘫痪美国公路网络”(脑补一下雷蒙多的脑洞,我想大概就是下图酱紫的吧)

美国近些年逐渐盛行的所谓的“国安风险”,而拜登则是因势利导地利用“国安风险”为自己争取更多支持。






论语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许将来的特斯拉和苹果也会受到同等待遇吧?(其实已经有部分在路上了)

美国当老大好多年,最心心念的是“主导”二字,而作为工业皇冠上明珠的汽车正是主导中的主导,

对此,《纽约时报》评论说“这是时代的轮回吗?”

曾几何时,中国对美国奋起直追......

时移世易,现在美国车企却想要赶超中国车企......

这又谈何容易,美国既需要生产出普通人能够消费得起的电动汽车,还同时能够盈利!

这种极致性价比一向是我们中国人的专利。







路透社分析指出拜登版"国安风险"的背后有三大动机:


第一个是“深谋远虑”的商业考量,拜登担心中国车可能将美国本土制造商挤出市场,就像过去在钢铁行业那样,

如果价格足够低,“美国制造”要素就会退居次要地位。对拜登的这一隐忧,马斯克曾深以为然的表示“不这样做的话,全美的车企都得关门”

如果美国不设置贸易壁垒,当年华为手机的故事会重演。


第二个动机是迫在眉睫的政治压力,“中国威胁论”可以抵消拜登对中国软弱的指责,属于政治正确——这是美国两党之间罕见的存在共识的领域。

拜登的言论是为了在密歇根州争取支持,密歇根州是美国汽车工业中心,也是决定2024年大选的少数几个竞争激烈的州之一,美国几大汽车公司的业务总部都设在该州。

而在“中国威胁论”的鼓吹下,万物皆危险,甚至连中国大蒜都有可能威胁美国安全!





第三点是基于自身环保目标的挑战,拜登上台目标之一是搞清洁能源和碳中和,可惜办法不多,就是一个加倍补贴——这可是个无底洞啊!


这里多说一句,原先欧美的设计是: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就得治理多少二氧化碳,给每个国家都设定配额,

然后,重污染的工厂早就搬到第三世界国家了,自己的配额肯定用不完,发展中国家排放量肯定大,配额肯定不够用,到时候可以卖配额赚钱(这算盘打的...)





但是天不随人愿,二毛一掐架,各种能源费蹭蹭往上涨,以前废弃的那些重污染工厂只能重开,新能源车也只有特斯拉可以靠卖配额赚钱,而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产量已经超过了国际能源署估计的全球市场规模。

2024年1月18日,英国正式退出了碳中和,给出的理由是“不能以英国破产为大家去拯救地球”,美国欧盟同样顶不住,

德国2023年10月就已经先撤了,现在看来当初给别人挖坑,结果把自己给埋进去了......





总之,导致拜登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下手,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原因。

过去的几年欧洲、日本都在大力推进电动化战略。但如今,欧洲2035年淘汰燃油车的计划被迫取消,

日本丰田公司更是屡次表态反对电动车,丰田在2024年新上市的三款新车都是燃油车,

随后宝马、奔驰两家公司跟进,放弃了只销售纯电动汽车的计划,苹果也放弃了造车(当然苹果当初要造的也是电动汽车),川普去年在竞选宣言中也提出要支持燃油车发展......





事实上,欧洲车企在2023年就已经布局新型合成燃料,继续玩油车,目前还认真陪着中国车企玩电动车的只剩特斯拉了。

那么为什么都不愿意跟了呢? 是玩不起?还是有其他原因呢?

(纯手工敲字,让我歇歇,有空接着讲)


0 0 评论
海棠细雨
2024-03-04 19:45:10

私家车位,请勿占用

0 0 评论